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0-16   浏览次数: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际呈现繁荣景象,区域优势尤为突出,不仅成为徽州文化的一个亮点,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我校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新安医学的传承、研究与开发,新安医学业已成为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中得到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以此为专业特色支撑点,我校申报了2007年度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现将我校教育部中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思路,以及建设内容和实践总结如下:

1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1.1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条件,深入研究中医事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趋势,探讨培养中医学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既赋有时代特征又具有新安医学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我省新安医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修订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新安医学优良传统、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医实用人才。

1.2 建设思路

121突出新安医学特色教育。

    新安医学主要包括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诊疗经验、治学精神以及医德医风等诸多方面,在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将传授新安医家学术思想、学习新安医家治学精神、弘扬新安医家医德医风,汲取新安医家临床经验等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从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到第二课堂,实施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122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校中医学专业已有的大平台,多方向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公共课和国家执业医师(中医学)必考课程为基础,突出不同方向的专业课设置特点,真正实现厚基础,大平台,多方向的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对中医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需要,着力强化专业方向素质,使中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更强的专业能力、更广的就业空间;开设新安医学特色教改试点班,尝试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2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时,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中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发掘学校附属医院的办学资源,密切学校与社会医院的横向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水平;加大力度,进一步优化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师源结构。努力建设一只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中医学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当代中医教育的需要。

2 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和实践

2.1优化培养方案,实行过程管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既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综合提高,又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行前期趋同、后期分化,采用一个专业招进来,四个方向走出去的培养方案,分设临床医学、国际交流、妇产科学、新安医学等方向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管理。

2.2实施精品战略,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以安徽省A类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学)及4B类重点学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和针灸推拿学)等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医古文等八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努力建成更多的省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并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做到中医基础课程、中医专业课程、现代医学课程及人文社科课程四大课程模块之间的比例设置更加合理,并确定其课程性质,分为必修、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类型,设计出以执业医师考试课为主体的大平台课程体系方案。针对不同培养方向,分别确定各个部分的学分所占的百分比、总学时、周学时等,以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为原则。此外,还充分利用我校相关学科与国内其他院校学科协作的有利条件,引进先进经验,促进相关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

2.3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和我校中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在教学内容上整合新安医学的相关知识,使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以及新安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新开设新安医学特色教改试点班,实施双导师制,强化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和新安医家临证经验的继承。进一步优化课时结构,增加经典课时数,强调四大经典和方药歌诀的诵读,并纳入课程过程评价体。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减少验证性内容,增加创新性内容,充实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实验内容,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培养创新意识。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强化四大经典、开拓教学实验、增加临床实践。在巩固安徽省中医学教改示范专业建设成果基础之上,增加阶段见(实)习,提倡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法研究方面,积极推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鼓励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PBL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开辟了视频教学栏目,架设了课件制作与管理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已有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医古文、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八门省级精品课程上网,实现了教师网上调用课件、课后学生复习、网上自测、网上师生互动、教师网上备课等,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的作用;除了加强校内网络建设外,针对新安医学特色建设需要,建立新安医学网站,举办新安医学大讲堂,邀请新安医学研究的资深专家进行网上授课,解疑答惑,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升课程质量。新安医学特色教改试点班,在完成既定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引入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的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即一名学生同时有基础与临床各一名导师,在基础课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新安医籍,并撰写读书笔记,同时定期跟随临床课导师上临床,掌握导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等,书写跟师笔记。

2.5编写特色教材和配套教材,完善教材体系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统编、规划类及院校协编类教材编写,并在中医学专业使用新世纪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是适应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配套教材建设。如《徽文化概论》《新安医学概论》《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新安医家医案选》《新安医家方药精选》《新安医学医家医话选读》《新安医学内科讲义》、《新安医学外科讲义》《新安医学妇科讲义》《新安医学儿科讲义》《新安医学针灸科讲义》《新安医学五官科讲义》《新安医学医家临床经验(上、下册)》等14本自编特色教材,以供不同专业方向选用。同时,为了与规划教材相配套,组织教师编写中医学专业系列配套教材,打破现有的按课程分类的教材体系,以《中医四大基础精编》《中医四大经典精读》《中医执业医师临床课精编》为主体,对中医前期课程与后期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避免内容重复,又形成统一整体,相互衔接。

2.6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现有实验教学基地平台之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中医特色教学实验室建设,确保前期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借助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平台,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建设内容,保证舌诊、脉诊、针灸以及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室专业临床技能的培训。同时,进一步拓展、遴选中医特色浓、教学条件好、带教水平高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实习基地认证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实习基地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和完善中医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对实习基地的规范管理,建立实习基地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培训,提高实习带教水平。

2.7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 

      根据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在前期理论课考核中,将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见习报告等等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结束考试等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后期毕业技能考核,模拟国家执业医师考核方案,实行实践技能床边综合考核、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临床大病历书写考核三站式考核方式。同时适时尝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Computer―based Simulated Case ExaminationCCS)等先进的考试方法。

2.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新安医学素养 

        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特点,找准切入点,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分批派出教师参加教学直接相关的学术会议,考察学习外校教学和学科建设先进经验,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建立前后期授课教师交叉听课制度,加强本专业内各门课程之间、同类课程、前后期课程之间的交流与衔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特别是前后期课程之间相互融汇贯通,避免内容重复,制定每学期教师之间定期交流、研讨的制度,定期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我省新安医学资源优势,定期组织老师深入新安医学发源地学习、调研,鼓励老师研读新安医学论著、参与新安医学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新安医学素养,鼓励老师把新安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3 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校中医学特色专业建设拟将通过突出新安医学特色,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践,真正做到人才培养质量有保障,特色专业建设上水平,建设成效必将成为立足安徽,辐射周边,对同类型院校中医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